找到相关内容218篇,用时4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西游记》与佛教文化

    多心经》自今诵之。但是,《西游记》小说却将《心经》与《多心经》混用,便一定有深意,需要我们的探索了。  佛教的修心就是将多心修成一心,一心修成智慧智慧心再变成无心;无心便无挂无碍,就是《心经》所说的...的一切杂念和魔障,这些魔障必须通过内观自而专注一念,生起智慧之火,焚烧烦恼之源;举起智慧之剑,斩断痛苦之根。所以,观音菩萨不是别人,而是悟空自己心中的智慧。一念智慧,邪魔立断。  即使是如此,也...

    李安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91858445.html
  • 读佛经笔记

    执著的般若智慧开启我们的混沌,从一种高度来俯视当下的世俗尘世,其间我也发觉自己的随之而升华,再来回头看待现世就能平心得多了。 《金刚经》给我们的开启是最深刻而又恒久的。  感觉读《金刚经》...直接源于《金刚经》的,其言为“应无所住而生其”,在《金刚经》里的表达还有“无法相,亦无非法相”,“不应取法,不应取非法”,“非法非非法”等,这是有无并破,不落两边的无量智慧,即:排除执著,不执空也不...

    释妙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4758947.html
  • 马祖与慧能禅教学精神之比较

    以大乘佛教的般若智慧来破除迷执,觉悟成佛。但是按照慧能的看法,般若智慧也就在自自性中本自具有,“本性自有般若之智”10“为世有八万四千尘劳,若无尘劳,般若常在,不...本源中实践般若行是不执著于般若空的名相的,因为“般若无形相,智慧即是”而世人“念念说空,不识真空”13,要真正地实践自性般若行,就要“外于...

    伍先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5061406.html
  • 研究生读佛笔记

    住而生其”,在《金刚经》里的表达还有“无法相,亦无非法相”,“不应取法,不应取非法”,“非法非非法”等,这是有无并破,不落两边的无量智慧,即:排除执著,不执空也不执有;执有固然是有,执空还是落于“有”的一边,“空”、“有”是相对的。六祖认为无住是不住于烦恼,但仍然要有智慧,因为求见清净的佛性需要智慧,而对众生的救济也需要智慧。  《坛经》真是一本大智慧之书,将佛法导入人世生活,使凡夫俗子...

    北邙山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2661751.html
  • 佛教的和谐思想—佛教的和谐思想及其服务和谐社会的途径

    教育、引导、帮助,是佛教最重要的工作环节。首先是对出家僧侣的培养,透过对佛教经典的讲解与学习,以及长期持久的宗教生活实践,将寺院内的僧众培养成为有智慧、有慈悲、有适应社会能力的优秀教职人员。其次,对...,皆由起。人心安,众生安;众生安,社会和;社会和,天下平。人心的力量不可思议,开发的潜能对培养健全的人格、构建和谐社会和创造世界和平,无疑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。佛教提倡的智慧、慈悲、平等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61663078.html
  • 释达观著:随缘自在/第一章

    悟道;  有智慧的人,才能处世;  有慈悲的人,才能度人。  《生命中的大海》  身体是生命的一部份,心理也是生命的一部份,那么身心合起来呢?亦不是生命的全部!身心只不过是,生命的展现,而非其本质。...?六祖言:“菩提般若之智,世人本自有之,只缘心迷,不能自悟。”也就是说,世人的本来充满了智慧觉性,只因攀缘外在的现象,所以迷失智慧、清净的、圆满的,反而变成愚痴的、烦恼的、贪婪的。  ...

    释达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5163700.html
  • 释达观著:随缘自在 第四章

    无力感油然而生。  放弃便是失败,不修便是退道,堕落感油然而生。  不被感觉所惑,而是觉知当下,智慧油然而生。  念念无常生灭,诸相虚幻不实,清净心油然而生。  众生为苦所迫,不舍一人沉沦,慈悲...之后,才能用真心生活,正如《金刚经》所言:“生其”是也。生清净的、自在的智慧、慈悲的心啊!  虽生此,却不执一物,当处生起,随处灭尽,从此随缘自在,自在随缘,无心无事无境,无有一切,一切...

    释达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5463703.html
  • 太虚大师佛教改革的倡议与实践之研究

    无边誓愿度、烦恼无尽誓愿断、法门无量誓愿学),故综合应云大悲菩提。”他认为,“若能发菩提,并辅之以菩萨的四弘誓愿,守之以不犯四他胜处法(失利人心、失大悲、失大慈心、失智慧),行之以六度,则必定...的一生一直处于国家、民族、佛教的多事之秋,却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,艰苦奋斗、励精图治,以超人的智慧与不懈的努力,为佛教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不了不可磨灭的功德。他早年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至深...

    释慧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5765146.html
  • 中国大陆佛教慈善事业模式探讨

    自我本有的主动和自由,越来越找不到人生真实价值之所在。  佛教以戒、定、慧三学来对治贪、嗔、痴三毒,教导人们以布施去转化贪欲,以慈悲去转化嗔怒,以智慧去转化愚痴。大乘佛教以本来清净为诸法之...修道基地——五台山普寿寺;(2)教育基地——榆次大乘寺;(3)慈善福利机构——菩提爱心协会;附加一项慈善福利事业——清泰安养园。我们试图将大乘佛教的般若智慧、不舍世间以及慈悲济世的教义融入于“三加一...

    释如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1065200.html
  • 坛经的功夫哲学

    无相无住”,是“大智慧不有对象分别”的情状的,绝不是一个进入知识的意识分别且执为争议的活动状态中的存在。这其实正是南宗诸公案中“文不对题”、“答非所问”等故事中的道理。  慧能哲学观念的重要表述类型...世人愚迷,不见般若,口说般若,心中常愚,常自言  我修般若,念念说空,不识真空。般若无形相,智慧即是,若作如是解,即名般若  智。”()[7]  慧能言“波罗蜜”概念之实义时,亦不从知识上的相关证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2765857.html